您好!欢迎来到首页--成都蓝顶品牌发展有限公司 ,请 登录  免费注册

重点话题

名家评论员

  • 妙红

    妙红,本名肖毅,知名评论人、策划人。现任艺术•能见度移动互联创投平台创始主席、成都蓝顶艺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李继祥

    知名艺术家,“85艺术”代表人物

求是《小康》:刘勇,中国艺术市场的探路人

2017-10-17 01:48

编前语

────────────

 

 

 

2017年9月11日出版的《求是·小康》杂志九月上旬刊,刊发由妙红、力夫撰写的专题人物报道《刘勇,中国艺术市场的探路人》。刘勇先生是1992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投资人,25年前的这一举措以及25年来刘勇先生在艺术市场的潜心耕耘,奠定了他“中国艺术市场化运作第一人”的地位,而由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子刊《小康》发声定位为“中国艺术市场的探路人”,更是肯定了刘勇先生在中国艺术市场化实践中特殊的地位。

 

 

 

 

  

 


 

1992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年。年初,邓小平南巡及其一系列讲话,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这一年,小平南巡的旋风席卷全中国,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对于中国的文化艺术来说,这一年也发生了一件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大事件,跟随小平南巡的脚步,“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这一年的十月在广州举行。与过往所有不同的艺术活动所不一样的是,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第一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面向市场”这样一个宗旨。而正是这一“有辱斯文”的举动,为当代中国艺术探索市场之路,开启了航程。

 

掀起这场中国艺术市场化运动的人,是几位来自四川成都的年轻人,年轻的成都西蜀艺术公司和它的两位合伙人罗海全、刘勇。在这一场砸锅卖铁的艺术革命之后,罗海全返回商圈,而之后的25年,刘勇则一直在艺术市场潜心耕耘。

 

一、“大陆资本家在南方点火”

──────────────

 

在经历了1980年代两次美术思潮之后,1992年前的中国艺术处于一片低迷之中。罗海全与后来成为著名策展人的四川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吕澎找到了当时在成都商界已卓有成效的刘勇,游说他投资艺术。

 

刘勇,祖籍山东,在人民空军的大院长大。他的父辈可谓群英荟萃,现年已经95岁高龄的父亲刘平凡,1941年参加八路军,是人民空军的摇篮——东北航校第三期学员,我军第一支,也是参加开国大典受阅飞行中队的地勤分队队长,1950年奉调入川参与西南军区空军的组建。现年90岁的母亲徐桂英,则是1949年10月1日翱翔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的飞行中队女报务员,1952年作为中国空军第一批女飞行员,受到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舅舅徐登昆也是空军元勋,我军第一支飞行中队P-51战斗机驾驶员,后来担任兰州空军司令员。姑父衣成云则是1950年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空中英雄机组“王洪智机组”的一员,后来长期担任中国民航领导。流淌着人民空军血液的刘勇,在空军大院长大,但有意思的是,他却更沉醉于艺术投资收藏。也正是这种机缘巧合,让他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人,1990年他与罗海全决定一人拿出150万资金投资广州双年展,这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

 

双年展在广州如火如荼地开始筹备起来。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成为双年展顾问,靳尚谊、栗宪庭等老一辈艺术家、评论家也参与到双年展里面来。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周春芽、王广义、曾梵志、张晓刚、叶永青、冷军、魏光庆、戴光郁等一大批当年初出茅庐,现在在中国艺术市场炙手可热的艺术家,都从1992广州双年展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艺术界领军人物的。广州双年展制定了艺术品价值评估量化标准,以单位面积(平方尺、米),作为艺术品定价计算基础基数, 提出艺术品拍卖和艺术品经纪人概念,并付诸实践。这让还处于市场孕育期的内地媒体开始躁动,兴奋于中国艺术创作开始直面市场操作,而港台媒体更是惊呼“大陆资本家在南方点火!”

 

1992广州双年展已经过去整整25周年,从现在的眼界看过来,无论这次艺术革命,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多少的不足,但都不能否认它成为中国艺术市场运作的发轫之举,它的影响面之广,延续至今,参与者之众,几乎囊括当时所有重量级艺术家、评论家。这些,都足以证明1992广州双年展是中国艺术走向市场的分水岭和标杆,而举身家之资创办这一届双年展的成都西蜀艺术公司和罗海全、刘勇,无疑是中国艺术市场最早,也是最勇敢的探路者。

 

二、“我是艺术的摆渡人”

──────────────

 

广州双年展结束之后,却未给双年展并未给投资人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用赔钱赚吆喝来形容他们并不为过。回到成都之后,罗返回到他的生意圈,但刘勇却选择了依然前行。

 

1993年,刘勇发起的《首次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品拍卖会》在成都岷山饭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尝试性地把当代油画原创作品以拍卖的方式整体地向市场推介,以求在本土开拓当代艺术的市场空间,改变和丰富艺术收藏的方式。

 

从此之后,刘勇把自己称之为“艺术的摆渡人”。这与当年策动广州双年展,是同样的动因。不仅因为当时“当代艺术几乎没有任何展览机会,部分艺术家甚至已经失去了稳定的工作与经济来源,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严酷性与艰难”,刘勇还认为,自己就是要充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通向市场的摆渡人角色,正如筹办广州双年展的目的是要建立和发展我国真正的艺术市场。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逐渐发展,进入本世纪之后,当初在广州双年展茅庐初出的许多青年艺术家已经成为业界典范,他们作品的价值在20年间百十倍甚至上千倍的增值。这个时候,艺术作品的价值评判标准的确立和艺术市场的规范与升级换代,成为刘勇这名艺术市场探路者新的课题。

 

鉴于此,在进入21世纪之后,刘勇重新创办四川新西蜀文化艺术(金融)院,提出在艺术创作上要回归传统的“真善美”艺术审美标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图变革。2013年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举办的“首届真善美艺术展”上,刘勇发表了《九问当代艺术》的演讲,针对中国艺术界在市场虚高之后,出现的创作畸形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引发业界对艺术创作中一些假恶丑及恶俗现象的思考。《九问当代艺术》,被艺术界称之为“成都宣言”。

 

2017年2月,中广双文化产业机构与《人民画报》、《中华英才》、《中国扶贫》等机构在北京主办了旅美华裔艺术家曹勇油画作品《重返梁家河》研讨会。《重返梁家河》以弘大的叙事方式,重现了习近平同志重返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与当年人民群众在一起的情景。刘勇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改变“以丑为美”市场取向》的主旨演讲,刘勇表示:“《重返梁家河》蕴涵着特殊的生命信息与时代意义,是一幅大时代和跨时代的作品,描述了历史,更刻画了历史与时代的交融,生动反映了那段历史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种向上的精神力!”

 

刘勇希望像这样正能量的艺术作品,“能够成为改变艺术圈某些群体‘以丑为美’的拐点,树立‘真善美’的艺术内涵。”刘勇认为,这将是收藏界和整个艺术市场真正追捧的方向。

 

三、拥抱互联网+艺术

──────────────

 

时间进入到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刘勇已不再年轻。生于1956年的他,却在他即将跨入花甲之年的时候,做出一个决定,顺应潮流,拥抱互联网,投身到“互联网+艺术”新一轮的时代大变革之中。

 

2015年,刘勇联合成都蓝顶艺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创立“艺术·能见度”。这是一个旨在提高中青年艺术家市场能见度,致力将艺术品摆渡进普通消费群体的移动互联平台,也是国内第一家致力于推广消费级原创艺术品的艺术电商平台。

 

刘勇和他的合作伙伴们认为,艺术品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是通常认为的阳春白雪。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曲高和寡,与互联网的大众性、透明性看上去似乎格格不入。但另一方面,艺术品有着消费品的天然属性,其实在高端或者叫做高价艺术品与行画之间存在的一个广袤地带——95%的艺术家,他们辛苦创作的作品缺乏市场,95%的的普通家庭寻找不到他们需要的艺术品。这两个95%,正是刘勇和他的合作伙伴们想要探索的道路之一。“很多人认为,艺术品就是一个小众市场,哪怕现在规模已经万亿,但依然是富人的游戏。而且,艺术本来就是给少数人看的,普通人都看得懂的就不叫做艺术。这个观点从来都是可笑的,艺术来自生活这句话并不过时,艺术为生活而存在,甚至直接为生活服务,这是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刘勇表示,“艺术品的第一属性就是消费品,也可以说是建筑物的附属品、装饰品,否则在汉语里怎么有‘补壁’一词呢?”

 

刘勇认为艺术电商的痛点就是能不能放下手段,而真正用互联网的大众思维为大众服务。艺术·能见度上线之初的艺术家大多数都来自川渝两地的院校、青年艺术村的青年艺术家,年龄多在30岁上下。但作为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有些人还不能依靠艺术创作维持生活,但并不代表他们的作品缺乏美感、没有观念、没有思想。艺术·能见度给他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设任何门槛。必须从实质上找到互联网+艺术品的痛点,然后才能将痛点转化为G点。

 

艺术·能见度一上线就受到媒体的关注,腾讯、新浪和四川当地媒体都对这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抱着极大的兴趣,《四川日报》对艺术·能见度进行了专访,用一句话阐述了刘勇和他的伙伴们这一次的新创——“互联网+平价原创艺术品,让家里的墙壁更有艺术范”。艺术·能见度在2016年成都市互联网双创品牌评选活动中,成为唯一一个入选的艺术品牌。

 

四、乘“一带一路”春风,实践艺术金融

 

──────────────

 

在提出“真善美”的艺术归真理念,进行了互联网+艺术的实践之后,刘勇开始了新一轮出发。而这一轮出发,依然秉承1992广州双年展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重心放在了如何让艺术品与金融证券等经济形式相结合,如何与大文化产业做深度融合,如何搭上时代“一带一路”这部时代快车。

 

1992年广州双年展孕育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杰出艺术家,25年后,刘勇的目标依然是让新人辈出,佳作倍现。他正在筹划“广州双年展25周年”系列艺术活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将再次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推出一批有深厚艺术造诣、正能量的优秀艺术家。这些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现在在刘勇周围,不仅有像尹毅、叶星生、曹勇、刘拥这样在业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也开始聚集着一大批正在成长的中青年艺术家。

 

与此同时,刘勇与他的伙伴们开始整合四川新西蜀文化艺术(金融)院、艺术·能见度移动互联平台、西藏昌都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机构,取“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之意,在成都天府新区创办中广双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决意为重树中国艺术市场的价值取向,建立艺术价值评估体系,为文化、艺术、旅游、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更多可行的路子。

 

刘勇表示他已经做好准备,在新的经济态势下艺术市场探索。他提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可传承的财富,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世界通用语言,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世界通用货币”。
 

2017年新年伊始,刘勇和他的伙伴们的足迹就遍及全国各地,与艺术家、文化艺术机构、政府部门进行积极对接。无论是四川、西藏等国内省区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还是北京、广东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抑或尼泊尔、赞比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刘勇和他的中广双文化产业机构,都在开始新的布局,与当地文化艺术机构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1992年策动“广州双年展”,是紧随小平南巡的步伐。25年后,重树“广双”旗帜,是乘着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一带一路”的春风。刘勇表示,“25年前我正当年,可以和伙伴们点燃南方那一把火。25年后,我老骥伏枥,依然可以做一名艺术的摆渡人,艺术市场的探路者。”刘勇对中广双文化产业机构及其正在筹划、运作的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刘勇进一步阐述道:“2016年,全国文化产权交易总额接近4万亿,是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的145倍。这才是真正的市场所在,是中国文化艺术大市场的未来。

 


 

 

刘勇简介:

 

祖籍山东,1956年4月24日出生,四川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现为中广双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西藏昌都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四川新西蜀文化艺术(金融)研究院院长,受聘为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1992年,作为成都西蜀艺术公司合伙人投资中国首个面向市场的大型艺术展会“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1993年,发起中国首次油画原创作品拍卖。

 

2013年,提出艺术应归真传统的“真善美”理念,改变艺术界某些“以丑为美”的现象。

 

2015年,联合创办国内首个消费级原创艺术品移动互联平台“艺术·能见度”,成为成都市互联网双创品牌。

 

2016年,作为西藏昌都新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发起筹备“西藏昌都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批示该中心正式运营后,要起到西藏文化产业开路先锋的作用。

 

2017年,整合资源,重树“广州双年展”旗帜,投身“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在成都天府新区组建中广双文化产业机构。

上一篇 下一篇